共有5条评论,有3人参与

胡传忠 2016-02-23 16:38

太有意思了。

回复(0)

程取胜 2015-12-26 11:07

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当中,根据反思的源起,我们可以将反思策略分为两大类: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l、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反思主体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

回复(0)

黄全春 2015-11-15 08:34

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当中,根据反思的源起,我们可以将反思策略分为两大类: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l、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反思主体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

回复(0)

黄全春 2015-11-15 08:34

基本途径的探索 易森林 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有必要对教师素质提高的各种途径进行研究探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反思性教学 (一)反思性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反思性教学即“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①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下降,人们将教育视为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师资水平就成为美国当时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但到底如何对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呢? 《国家为2l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提出,设置教师硕士学校课程的目的,是使师范生充分利用教学的研究成果和优秀教师积累的知识,发展其教学和管理技能,培养他们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的习惯,为专业上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提升自己教学专业化水平的方法在美国教师教育实践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很快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兴起,进而波及全球。 (二)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反思性教学的意义从总体上讲,就是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l、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掌握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教师的知识构成大体可分为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及实践性知识,前三部分知识分别与其他文化人、学科专家、教育理论工作者类似,而实践性知识则是其他人所没有的。因此,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肯定,就是对教师职业独特性的肯定,而这种肯定无疑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自尊和自信。 其次,实践性知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设性工具。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开发有利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更好地对教师实践予以指导;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个体性、创造性和发散性特点有利于教师工作特点的充分发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从新手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2 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的提高 反思性教学能使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与分析,并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讲座使教师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中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所接受的新信息之间的差异,从而使新信息不断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使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得到发展和改变。 3、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经验型教师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教师的教育观、教学方法、策略、学生观等不依时间、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经验型教师之所以产生并得到延续,是因为其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经验型教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了,社会呼唤反思型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能够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并使之成为其习惯,这样才能促进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三)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当中,根据反思的源起,我们可以将反思策略分为两大类: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l、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反思主体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内省反思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记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反思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教学实践中的“灵感”内化,也使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考虑。 (2)录像反思法 录象反思法是通过录象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主体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客观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样能更好强化自己已有的经验,改正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3)档案袋反思法 档案袋反思法则是以专题的形式为反思线索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包括课堂提高的形式是否多样,课堂提问的内容是否课堂的重点、难点,对某学生的提问的形式、难度是否符合该学生的实际能力等等。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在听完某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而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其他与自己不同的观念,进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1应用型高校教师应具备的主要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总和[1]。同时,也是由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构成的一种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对高校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要求[2],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和造就综合素质高、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是“双能型”教师,既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又具有产学研合作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内容驾驭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科研促进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3],同时还必须具有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等。 2影响应用型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普遍不高,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师总量不足,结构不太合理,整体素质不太高 学校学生规模发展迅速,教师引进难度大,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高职称教师引进的难度更大,引进的教师以刚毕业的年轻硕士、博士居多,生师比严重失衡,教师教学任务重,很多青年教师刚毕业就直接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普遍不高,教学效果难尽人意。 2.2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技能 学校新引进的教师多为非师范类毕业生,没有系统学习教育理论,尽管在岗前培训中学习了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等内容,但因为时间短,学习不够充分,无法形成系统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同时,在培训中缺乏对教学方法、教育技术、课堂管理等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造成教师教学能力欠佳,教师的教学能力、授课质量与本科教学要求有较大差距[4]。 2.3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由于受到传统的大学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影响,一些教师注重知识传授,对生产实际不熟悉,实践经验不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方式和教学要求把握不准。一些教师习惯于原有思维和方法,对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法研究重视程度还不够;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不多、不够主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理解还不够准确、不够清晰。 2.4部分教师科研促进教学能力不强 一是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整体不高。二是对于科研服务教学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服务教学的主动意识还有待增强,在一定时期,在教师职称评定等制度设计层面上一定程度存在着“科研化”的倾向,对教学中心地位的保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个人的科研活动与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之间联系性不高,把科研和教学割裂开来,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导致教学水平不高。 2.5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督导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校外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各种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分散,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改进机制不够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的调控作用不能完全发挥。 2.6缺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专门组织机构 大部分高校的机构设置也比较笼统,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没有独立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有的是人事处下设的师资科负责全校师资队伍建设和规划工作,有的是教务处下设的教研科主要负责教师教学奖项的评选以及新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二者之间存在职能交叉,都对教师教学提供支持和服务,但发挥的作用有限[5]。鉴于上述原因,势必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采取有力、可行的措施,大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这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是教师改善自身教学能力结构的需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需要[6]。 3应用型高校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举措探讨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我院作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下面结合我院的一些主要做法,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举措。 3.1健全师资建设规章制度,激励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近年来,学校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质培养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有关规定》,《铜陵学院加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铜陵学院“选派百名教师访学工程”实施方案》、《铜陵学院百堂“精彩一课”实施方案》和《铜陵学院关于科研促进教学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强化教学基本技能;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机制,突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建立教师教学监督和动态评价机制,提升教师教学自控能力;强化应用性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提高科研促进教学能力;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3.2开展教育思想观念讨论,促进教师树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 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广泛深入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以此推动教师深入思考、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规律,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和培养渠道,进一步确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牢固树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贯穿于学校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全过程。 3.3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以实施“五个计划”、实现“五个一批”为重点,充实专任教师数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即:尽快研究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计划”、“百名教师访学计划”、“百名教师挂职计划”,努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聘请一批“双能型”教师、共享一批优质师资、培育一批学术带头人、转岗一批不胜任人员。3.3.1着力充实专任教师队伍加大教师引进力度,采用学校内部聘任和人事代理等形式,弥补教师队伍数量不足,重点加强学校特色专业和新办专业的师资力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师资队伍结构。修订人才引进政策,积极争取省厅的政策支持,为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争取政策空间。加强返聘、外聘教师工作,返聘教学效果好的退休教师,建立相对固定的外聘教师群,加大从行业、企业弹性聘请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进一步落实与合作高校优质师资队伍共享共建。3.3.2大力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努力实现稳定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计划”,制定《铜陵学院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及管理办法》,实施校内学科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3.3.3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落实《关于进一步强化“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培养“双能型”教师。继续实施“百名教师访学计划”,每年选送20-30名教师到境内外访学交流。实施“百名教师挂职计划”,用3年时间选派100名教师到政府、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制定青年教师的学历学位再提升实施办法,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严格执行助教制度、岗前培训制度、专业培训制度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开展“一帮一”、“以老带新”和“传帮带”活动,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和岗位职责、学术道德、教师风范等方面的教育。推进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一批具有示范及带头作用的教坛新秀和教学名师,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核心竞争能力。3.3.4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的作用。成立引进教师审核委员会,严把教师引进的入口关,确保引进人才的素质。组织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经常开展示范教学、观摩教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多媒体教学评比等活动,扩大教师参与面,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重视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同行相互之间的帮扶和学习。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进教学。通过几年的建设,学校多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省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师德标兵”、“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学校拥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4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3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教坛新秀,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2011-2013年共有60多名教师申请攻读博士学位,选派了100多名教师赴国内外访学进修、125人次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在2013年安徽省首届普通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学校选派的3名教师分别获得文科组和工科组一等奖、理科组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13年度“英国国际微电脑鼠大赛”中,学校一名教师的两件作品在决赛中分别喜获冠亚军。 3.4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考评制度 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教学质量常态监控、信息反馈、分析、利用和自我评估、改进的工作,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闭环系统。建立健全校、院二级督导队伍,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教学督导要深入课堂、实验室等教学一线去听课、评课,检查基本教学文档,不仅要善于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和方法,特别要注重听课后反馈这一环节,注意反馈的形式和反馈的内容,在深层次问题上加以帮助和指导,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7]。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通过领导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教等多元化的形式,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规范、教学工作状态以及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学校还可以根据基础理论课、专业核心课、实验课、体育课等不同性质的课程和副教授、教授、和讲师及助教工作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8]。这样,可以让每位教师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这对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提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是一个长期、连续的系统工程,学校要通过各种激励措施,积极构建有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平台。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回复(0)

黄全春 2015-11-15 08:33

基本途径的探索 易森林 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有必要对教师素质提高的各种途径进行研究探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反思性教学 (一)反思性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反思性教学即“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①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下降,人们将教育视为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提高师资水平就成为美国当时教师教育的首要任务。但到底如何对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呢? 《国家为2l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提出,设置教师硕士学校课程的目的,是使师范生充分利用教学的研究成果和优秀教师积累的知识,发展其教学和管理技能,培养他们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的习惯,为专业上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提升自己教学专业化水平的方法在美国教师教育实践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很快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兴起,进而波及全球。 (二)反思性教学的意义 反思性教学的意义从总体上讲,就是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l、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掌握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教师的知识构成大体可分为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及实践性知识,前三部分知识分别与其他文化人、学科专家、教育理论工作者类似,而实践性知识则是其他人所没有的。因此,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肯定,就是对教师职业独特性的肯定,而这种肯定无疑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自尊和自信。 其次,实践性知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设性工具。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开发有利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更好地对教师实践予以指导;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个体性、创造性和发散性特点有利于教师工作特点的充分发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从新手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2 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的提高 反思性教学能使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与分析,并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讲座使教师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中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所接受的新信息之间的差异,从而使新信息不断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使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得到发展和改变。 3、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经验型教师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教师的教育观、教学方法、策略、学生观等不依时间、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经验型教师之所以产生并得到延续,是因为其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愈来愈高,经验型教师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了,社会呼唤反思型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能够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并使之成为其习惯,这样才能促进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三)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实践当中,根据反思的源起,我们可以将反思策略分为两大类: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l、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反思主体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内省反思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记忆,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反思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教学实践中的“灵感”内化,也使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考虑。 (2)录像反思法 录象反思法是通过录象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主体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客观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这样能更好强化自己已有的经验,改正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3)档案袋反思法 档案袋反思法则是以专题的形式为反思线索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包括课堂提高的形式是否多样,课堂提问的内容是否课堂的重点、难点,对某学生的提问的形式、难度是否符合该学生的实际能力等等。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可以就某一问题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在听完某教师的一堂课以后,针对这堂课而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其他与自己不同的观念,进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1应用型高校教师应具备的主要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总和[1]。同时,也是由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构成的一种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对高校教师胜任工作的基本要求[2],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运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和造就综合素质高、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是“双能型”教师,既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又具有产学研合作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内容驾驭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科研促进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3],同时还必须具有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等。 2影响应用型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普遍不高,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师总量不足,结构不太合理,整体素质不太高 学校学生规模发展迅速,教师引进难度大,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高职称教师引进的难度更大,引进的教师以刚毕业的年轻硕士、博士居多,生师比严重失衡,教师教学任务重,很多青年教师刚毕业就直接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普遍不高,教学效果难尽人意。 2.2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技能 学校新引进的教师多为非师范类毕业生,没有系统学习教育理论,尽管在岗前培训中学习了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等内容,但因为时间短,学习不够充分,无法形成系统理论来指导实际工作。同时,在培训中缺乏对教学方法、教育技术、课堂管理等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造成教师教学能力欠佳,教师的教学能力、授课质量与本科教学要求有较大差距[4]。 2.3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由于受到传统的大学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影响,一些教师注重知识传授,对生产实际不熟悉,实践经验不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方式和教学要求把握不准。一些教师习惯于原有思维和方法,对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法研究重视程度还不够;了解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信息不多、不够主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理解还不够准确、不够清晰。 2.4部分教师科研促进教学能力不强 一是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整体不高。二是对于科研服务教学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服务教学的主动意识还有待增强,在一定时期,在教师职称评定等制度设计层面上一定程度存在着“科研化”的倾向,对教学中心地位的保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个人的科研活动与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之间联系性不高,把科研和教学割裂开来,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导致教学水平不高。 2.5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督导评价、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校外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各种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分散,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改进机制不够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的调控作用不能完全发挥。 2.6缺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专门组织机构 大部分高校的机构设置也比较笼统,职能没有充分发挥,没有独立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有的是人事处下设的师资科负责全校师资队伍建设和规划工作,有的是教务处下设的教研科主要负责教师教学奖项的评选以及新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二者之间存在职能交叉,都对教师教学提供支持和服务,但发挥的作用有限[5]。鉴于上述原因,势必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采取有力、可行的措施,大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这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是教师改善自身教学能力结构的需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需要[6]。 3应用型高校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举措探讨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我院作为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下面结合我院的一些主要做法,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举措。 3.1健全师资建设规章制度,激励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近年来,学校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综合素质培养的实施意见》、《关于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有关规定》,《铜陵学院加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铜陵学院“选派百名教师访学工程”实施方案》、《铜陵学院百堂“精彩一课”实施方案》和《铜陵学院关于科研促进教学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强化教学基本技能;完善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机制,突出“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建立教师教学监督和动态评价机制,提升教师教学自控能力;强化应用性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提高科研促进教学能力;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3.2开展教育思想观念讨论,促进教师树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 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广泛深入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以此推动教师深入思考、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规律,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和培养渠道,进一步确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服务理念和管理理念,牢固树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贯穿于学校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全过程。 3.3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以实施“五个计划”、实现“五个一批”为重点,充实专任教师数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即:尽快研究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计划”、“百名教师访学计划”、“百名教师挂职计划”,努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聘请一批“双能型”教师、共享一批优质师资、培育一批学术带头人、转岗一批不胜任人员。3.3.1着力充实专任教师队伍加大教师引进力度,采用学校内部聘任和人事代理等形式,弥补教师队伍数量不足,重点加强学校特色专业和新办专业的师资力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师资队伍结构。修订人才引进政策,积极争取省厅的政策支持,为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争取政策空间。加强返聘、外聘教师工作,返聘教学效果好的退休教师,建立相对固定的外聘教师群,加大从行业、企业弹性聘请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进一步落实与合作高校优质师资队伍共享共建。3.3.2大力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努力实现稳定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计划”,制定《铜陵学院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选拔及管理办法》,实施校内学科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3.3.3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落实《关于进一步强化“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培养“双能型”教师。继续实施“百名教师访学计划”,每年选送20-30名教师到境内外访学交流。实施“百名教师挂职计划”,用3年时间选派100名教师到政府、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制定青年教师的学历学位再提升实施办法,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严格执行助教制度、岗前培训制度、专业培训制度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开展“一帮一”、“以老带新”和“传帮带”活动,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和岗位职责、学术道德、教师风范等方面的教育。推进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培养一批具有示范及带头作用的教坛新秀和教学名师,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核心竞争能力。3.3.4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的作用。成立引进教师审核委员会,严把教师引进的入口关,确保引进人才的素质。组织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经常开展示范教学、观摩教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多媒体教学评比等活动,扩大教师参与面,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重视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同行相互之间的帮扶和学习。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进教学。通过几年的建设,学校多名教师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省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师德标兵”、“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学校拥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4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3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教坛新秀,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2011-2013年共有60多名教师申请攻读博士学位,选派了100多名教师赴国内外访学进修、125人次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在2013年安徽省首届普通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学校选派的3名教师分别获得文科组和工科组一等奖、理科组二等奖的好成绩。在2013年度“英国国际微电脑鼠大赛”中,学校一名教师的两件作品在决赛中分别喜获冠亚军。 3.4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考评制度 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教学质量常态监控、信息反馈、分析、利用和自我评估、改进的工作,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闭环系统。建立健全校、院二级督导队伍,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教学督导要深入课堂、实验室等教学一线去听课、评课,检查基本教学文档,不仅要善于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和方法,特别要注重听课后反馈这一环节,注意反馈的形式和反馈的内容,在深层次问题上加以帮助和指导,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7]。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通过领导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教等多元化的形式,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规范、教学工作状态以及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学校还可以根据基础理论课、专业核心课、实验课、体育课等不同性质的课程和副教授、教授、和讲师及助教工作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8]。这样,可以让每位教师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这对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提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是一个长期、连续的系统工程,学校要通过各种激励措施,积极构建有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平台。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学习,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回复(0)

共 5 条记录 <上一页 1 下一页 > 跳转到